参加四清
(2009-08-14 08:49:42)
四清,即清政治,清思想,清经济,清组织,又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,于1964年在中国城乡全面铺开。那时运动一个接一个。这个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以阶级斗争为纲,把阶级斗争扩大化。
1965年8月,正是三年级暑假,得知我们我们要参加四清运动。如果是现在,耽误了学习,会觉得影响学业。可是那时候人们对运动的积极性很高,认为是很好的学习机会,大家都很高兴。
我们先去天津大学看了该校师生参加四清运动的展览,随后学习讨论,表决心,原计划去枣强,后又改去承德。经过简单的准备,1995年9月8日下午出发。我带着行装,—被褥,洗换衣物,洗漱用品,从家乘24路汽车到东站站前广场集合,临近中秋节,母亲给我带了月饼。
下午18:16,乘82次列车到北京,转乘承德方向的列车,经承德,次日抵下
板城,即承德县。我被分配在12分团,安排在老乡家住下,紧接着就和先到的人一起去车站欢迎新战友了,四清工作队的成员来自各县地方干部,农村青年(称借干),解放军下级军官,新毕业的和在校的高校师生。全县称工作团,各公社称分团,到大队称工作队,人员到齐后开始学习中央二十三条,(四清政策),听上一期(隆化)工作队员谈经验体会,讨论认识。后来十二分团缩减,我们部分人去五分团,五分团没有同班同学,开始时感觉很孤独。
九月的塞外,气温比天津凉多了,县城就一条主要街道,两侧有排水沟,雀小脏全,商店,邮局,银行等一应俱全,很少走出天津市的我,看了很新鲜。中秋节,月光较城市更明亮,月下山峰重叠,景色别具一格。
学习过后,经过一天的准备:换零钱,粮票,10月2日,“开赴前线”。大家唱着“工作队,下乡来,贫下中农笑开颜……”乘嘎斯车一路翻山越岭好不惊险!历时三个多小时抵达一间房公社,顺道地大队。
我和一个转业军人叫王英一起去五队,他是从董存瑞所在的部队转业的。第二天早上,五队会计来接我们,他牵一头毛驴驮行李,五队在咬舌沟,距大队五里路,走山路,半个多小时,小山村共十六户人家。我们的工作是先摸底,搞清
情况,记录在册,每晚召集村民学习中央二十三条等政策,文件,揭发村干部问题,将情况汇总上报,每十天半月大队召集全体社员开大会,每次要用一天的时间,我们两个人白天要抽时间参加生产队的劳动,有时候去山上捡柴。把柴打成捆,用背架子背回,11月,又来了一个同学,他叫冯国忠,他刚从河北医学院毕业,是河北青龙人。
工作,我尽力去干,但是也遭遇极左思潮带来的尴尬,本队刘性青年是地富成分,但是表现很好,我在开会时讲他们可以团结教育,这样在当时就有阶级立场问题了,虽然我未受到正面批判,但是因此事,我申请入团的事就没再被考虑过。去分团开会学习时,分管政工的扬同志认为我们几个学生,教师是资产阶级范围的,常常不客气地对我们训话,要我们好好的自我改造。
生活上,我很快适应了,不觉得苦,吃派饭按规定,白面,肉,豆腐不许吃,这不算事,吃饱就行,每天交一斤四两粮票,三角五分钱,各户对我们都很热情,尽量把饭做好点。
那里环境偏僻闭塞,我们都想家,想同学。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就是偶然飞过的飞机。去大队,去公社感觉就像进城。大队又小卖部,不过就是卖点煤油,盐,毛巾,肥皂,水果糖块,公社有供销社,卖日常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。
工作期间数次到附近地区调查取证,曾独自去天道沟,在那里体会了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景象,去新仗子,夜间睡火车站候车室,两次被叫醒,服务员提醒别误了上车。我和工作队员张凤林去金场途中在井里打水时,把老乡的水桶掉落井里,我们留下一元钱,作为打捞水桶的费用。在去涝洼途中,经哈岭梁,路边有一破败小庙,墙壁上画有地狱中下油锅,把人据俩开的画面,还有对联:“阳世奸雄皆由己,阴司报应放过谁?”教导世人勿干坏事,以免死后遭阴间报应。
我俩起早赶晚,徒步赶路,乐在其中。在下旗大队遇到老同学,他为我们安排食宿。提供了很大方便。
1966年1月底春节,工作队都休探亲假,我们学校不安排回津。1月16日到承德集中住承德医专,主人招待得很周全。承德是塞外小城,主要街道是南营子大街,一个饭店,字号叫“二仙居”。有二,三路公共汽车,公路出市就上山,房屋依山而建,夜晚看上去像楼房,人员到齐后,少不了学习讨论,在医专礼堂开大会,同学罗天恩教唱“学王杰,干革命”,气氛很热烈。在电影院观看“东方红”。1月20—22日先后徒步去承德各名胜古迹参观。先是普宁寺,接着是布达拉宫,普乐寺,棒槌山,避暑山庄,在湖上还有人滑冰。当时正值严寒,却有一处不冻!旁有石碑书“热河”。
1999年医院组织职工去承德旅游,我得以33年后故地重游。
四清间数次去分团(一间房)下板城,承德集训学习。去下板城,承德,我们都步行到新仗子乘车,军事化行动,老八路作风。
1966年8月初在承德集训。此时“文革”已经开始。集训结束,得到通知返校。参加运动是“政治资本”,当时屈永吉队长说我们“镀金”了。
8月15日离开顺道地五队,去一间房集中,同工作队的蔡洪生背行李送我。当天在一间房乘卡车至承德,乘夜车,8月16日经京抵津。
来源:作者博客 铜豌豆 http://blog.sina.com.cn/rongquan
A Database for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Studies,includes Private records,Archival information,research papers and so on.
Tags
2009年9月13日星期日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